在主流的永磁同步電機路線下,新型永磁材料的探索應用是提升電機性能的關鍵。電驅動廠商可從技術革新、定制化開發、成本控制等方向實現突破。
基本結論:
驅動電機的發展趨勢是高效率、高功率密度、小型化、輕量化。在汽車市場加速電動化的背景下,未來汽車形態的發展將與電驅動系統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。作為電驅動系統的核心,驅動電機的發展趨勢是高效率、高功率密度、小型化、輕量化,以持續提升動力性能,并增加輪轂電機、飛行汽車等未來汽車形態/方案的可行性。預計2030年全球驅動電機市場規模達到4837億元,復合增長率37.3%。
探索新型永磁材料是提升電機性能的關鍵。技術方面,永磁同步電機在效率與功率密度等方面均優勢顯著,且成本合理,成為市場主流方案。在燒結釹鐵硼方案完全成熟的背景下,永磁同步電機功率密度的突破亟待新型永磁材料的探索及應用。此外,采用圓線改扁線、水冷改油冷、SiC替代硅基器件、“多合一”集成化等方式,也可進一步提升電驅動系統的性能。由于無稀土電機路線存在瓶頸,性能及成本均缺乏競爭力,預計永磁同步電機將持續占據市場主流。
技術革新/定制開發/成本控制等方向將成為突破點。整車廠對“三電”核心技術追求自主可控,并促使“多合一”電驅動系統成為主流,目前在電驅動系統市場中占據主導權。對于電驅動系統供應商而言,引領技術革新、定制化/集成化開發、成本控制/資源整合等方向將成為突破點。
未來汽車形態展望:從陸地到天空
電驅動系統的演進將與汽車形態的革新相輔相成。汽車電動化為智能汽車的發展打好了電子電氣基礎。預計2030年起,隨著智能傳感器、高算力控制器、自動駕駛AI算法走向成熟,配套基礎設施逐漸完善,以自動駕駛為核心的汽車智能化也將逐步實現。未來的智能汽車時代,材料、硬件、智能駕駛技術的進一步提升,有望帶來汽車形態的變革式改變。驅動電機功率密度的提升將解放汽車形態的設計,促使更多天馬行空的“可能性”形成可行方案。梳理當前的熱點研究方向,可展望出一條未來汽車形態的可能發展路徑,包括純電動平臺、輪轂電機、飛行汽車等三個階段。
1 第一階段:純電動平臺與短前艙
汽車形態隨動力系統而改變,存在一定的滯后性。第一代燃油車形態極其簡約,相當于在傳統馬車上安裝一臺內燃機。隨著汽車設計師圍繞內燃機系統的特點進行深入研究、改良,整車形態幾經迭代,逐步發展為長引擎蓋的流線型,也塑造了消費者對于汽車的審美。如今電動汽車方興未艾,傳統車企采用傳統平臺或“油改電”平臺進行過渡,而特斯拉等新勢力需考慮市場認可度,因此兩大陣營均參照燃油車風格進行整體設計。